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主动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的新挑战,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25年暑期组织31名骨干教师分赴北京、武汉、成都、太原、赤峰、呼和浩特等地,参加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外研社、外教社、教师工作部等举办的系列高端研修班。
外研社在北京、武汉、成都举办的以“跨越边界、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为主线的研修班系统研讨“外语+专业+人工智能”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国际传播与翻译教育”校企协同课程模块,为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积蓄力量。下一步,学院将以智慧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强区贡献外语智慧与外语方案。
7月14日,由“中华文化教学与实践”虚拟教研室及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行走的中华文化”——“北疆文化探源”暨“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化”研修班于呼和浩特开启。全国超20所高校的外语学者、人工智能专家、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教师等参与,将北疆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人工智能这一前沿科技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探索人工智能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北疆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文化研究与外语教学指明新方向,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7月18日至21日,在赤峰举办的“智慧课程设计SP-OCFA-A流程落地工作坊”专题班以技术功能为主线,依托国内首创的SPOCFAA智慧课程设计流程框架,深入解读并重构智慧课程全流程设计。工作坊通过关键问题引导,聚焦目标重塑、AI生成资源训练、情感设计及智能评价等关键环节,详解DeepSeek等工具的应用,助力参与者掌握智慧课程设计的核心方法,突破传统设计思维,提升课程智慧化水平。
7月19日至21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应用翻译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应用翻译研究与发展”,设应用翻译史、AI与翻译融合等议题。方梦之等专家与会交流翻译前沿动态,期刊主编亦分享发文经验。会议围绕AI赋能翻译流程与人才培养的探讨,为教学融入新技术带来启发,拓宽科研与教学思路。
8月7日至10日,外教社暑期卓越外语教师发展论坛在太原举办,论坛以“传播中国 领航未来”为宗旨,聚焦“AI 赋能外语教学与科研”前沿主题,汇聚领域专家学者共探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专家结合实例详解 AI 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分析不同学段学情生成个性化内容框架,整合跨文化案例与前沿语料提升教程适配性、时效性;也能辅助英语课堂设计,如生成互动课件、模拟真实对话场景实现精准教学,还能针对四六级备考,依据考生薄弱点定制复习计划、智能批改作文翻译并提供解析,模拟考试环境助力提分,推动教学各环节高效化、个性化。此次论坛帮助教师深入理解 AI 对教师提升应用能力、跨文化教学能力的助力,也明确其对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支撑作用,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外国语学院2025年暑期培训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实操、跨界交流等多元形式,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智慧课程开发、北疆文化融入、应用翻译实践、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六大前沿议题,以深耕内涵、创新生态、服务战略为导向,不仅有效助力教师团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突破科研产出瓶颈,更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核心目标,为秋季学期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