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学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二)


2022-05-27  点击:[]

                   2020级1班

undefined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 ”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据了解“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还记得他们在采访中说到“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这都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继续携手,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

                      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通过班会我更加明白一点: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诠释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十分骄傲。

                    2020级2班

undefined

                      1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2

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比脱离共同体更具杀伤力的事情,离群索居或遭到抛弃的恐惧孤单和坐立不安,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意识上出现障碍和紊乱。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生存与价值呈现,只有在具备共同体意识的海面上才能生发并荡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涉个体的生命体验与价值,有助于形塑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价值的个体。

有助于培育公共精神,形成个体理性品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空间中共营美好生活的过程。依托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与规范,成员们在努力营造共善生活中发觉并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包括公正、平等、参与、法治、互助、宽容、合作、信任、廉洁、分享、责任等。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也会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最终还会落脚到公民个体成员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质和健康人格为基本的风范体现。

有助于生发同胞情感,给予个体心灵归属。任何成员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冷漠疏远的社会中,而理性又无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础上,成员相互间才会有亲和力,才更愿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为情同手足的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仅会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还会生发友爱、关心、同情等同胞情感,这些情感在给予个体精神慰藉和心灵归属的同时,也提供了长远乐观的前景预期与归宿。

                    2021级1班

undefined

                      1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2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民族团结是各族⼈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合⼀⼼,黄⼟变成⾦”。团结是⼒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产⼒,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痛失家园,灾区⼈民⽣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损失。地震天不塌,⼤灾有⼤爱。地震发⽣后,全国各族⼈民同呼吸、共命运、⼼连⼼,传播着⾎浓于⽔的中华民族⾻⾁亲情、民族⼤义、⽂化⼤同、⽆疆⼤爱,全国各族⼈民充分发扬⼀⽅有难、⼋⽅⽀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这是改⾰开放30年的伟⼤成果,是党富民强国⼤政⽅针的⽣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风⾬同⾈的强⼤⼒量。⾼举维护国家统⼀、维护⼈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的眼睛⼀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的⽣命⼀样保护民族团结,⾃觉扞卫各族⼈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的分裂破坏图谋。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挽⼿、⼼连⼼,团结⼀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然灾害,应对⾦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


上一条:线上答辩,四年学业完美落幕
下一条:学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一)

关闭

Copyright © 199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IMAU)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邮编:010018 联系 学院办公室:0471-4301320 学生办公室:431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