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翻译硕士第一年招生工作,夯实基础,加快推进学科建设,学院详细部署,深耕细作。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阅卷、制定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完善调剂流程、装备多功能网络化教室、改进培养方案、修订初试复试考试大纲、审核教材、出台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工作细则、管理导师队伍、参加高校硕博毕业生专场双选会、完成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五年行动方案调研等方面,学院认真筹备,探索新发展,保障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在翻硕学生培养中,学院优化统筹开设课程,春季和秋季各开设8门专业课。新生开课前,教师完成16门专业课课程大纲撰写。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高级汉英笔译教程》和《高级汉英口译教程》,分别融入“高级笔译”和“高级口译”两门课,扎实开展、推进“三进”工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春季学期学院开展第二期线上教师工作坊学习,开通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副院长李长栓教授“英汉笔译”实时线上课程,帮助教师随堂观摩,提高教学效果,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共学共研共提升。学院定期组织开展翻硕教学研讨会,教师分享授课体会,共享教学资源。通过课堂讨论、论文文献研读、实地实习体验、软硬件提升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提高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
2023级MTI学生共7人,其中全日制3人,非全日制4人。学院不仅为学生举办了开学典礼暨导师见面会,“弘扬英烈精神,理解当代中国”党日活动和“青春拂晓,圆梦北疆”迎新晚会,还开展了“AI变革下翻译员的挑战与机遇”和“浅谈英语专业本科、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两次学术讲座。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及活动,主动配合导师及学院完成各项任务,表现出色,成绩优异。在2023“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1人获区赛铜奖;3人分获校赛笔译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在2023年“辽沈最美翻译官”校赛中,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7人参加全国翻译专业资格CATTI英语二级笔译考试。3人报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以赛促学,开阔视野,缓解压力,确保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长。
为加强翻译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学院三方协力,资助团队教师开展学科调研、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并充实学院资料室翻译学科书籍,加强硕导后备力量培养。院长刘翠兰带队共4人参加“2023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任云岚副院长在“新时代口笔译理论研究与实践”专题论坛上发言,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及翻译学科建设并展现学院积极的科研风貌。“青橙融媒”同时报道了此次参会,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及学院的知名度。学院整合教学资源,择优选出9名教师,组成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第二梯队师资,其中6名教师参加了“2023年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现英语笔译授课教师团队共22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8人;86%的教师已接受翻译师资专项培训,高效完成教育部翻译教指委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建设。
经过实地考察、参观调研、实习实践、软件培训,学院加强产学研合作,签约了3家研究生翻译实习实践基地(包含:南京云在商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外国语学院
任云岚